即使生活給了我一地雞毛 我也要把它紮成漂亮的雞毛撣子 文|李清淺 28歲那年,常香玉決定捐一架飛機。 那是1951年6月,全國抗美援朝總會號召國民為志願軍捐錢捐物,同時提出“各地捐獻的飛機、大炮、坦克等將冠以捐獻單位的名字,作為光榮的紀念”。 聽到這個消息後,常香玉和丈夫陳憲章商量:“我們武器裝備落後,志願軍在朝鮮打得太艱苦了,咱們捐架飛機,中不中?中咱就幹。”一向全力支持常香玉的陳憲章爽快地説:“中,幹吧!” 常香玉和陳憲章 那時購買一架米格戰機需要15億元(舊幣,相當於現在的4000多萬),按當時常香玉演出的票價,即使場場爆滿也要演出200多場,很多人都覺得常香玉純屬異想天開。 常香玉是個倔脾氣,想好了要捐飛機,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。這和她早年的經歷不無關係。 為了不當童養媳,常香玉9歲那年開始跟父親學唱戲,13歲名動開封,追棒者眾多,粉絲們還成立了“愛香社”。舞台上光芒萬丈的“角兒”在舊社會卻屬於下九流的“戲子”,被欺凌是常有的事。有一次,一位盧專員調戲常香玉,她不堪其辱一怒之下從一丈多高的崖頭跳下,所幸並無大礙;還有一次,一位惡霸娶三姨太請常香玉唱堂會助興,因為對所選劇目不滿要開槍打常香玉,生性剛烈的她選擇吞金抗爭,後來還是陳憲章百般勸説她才同意配合治療…… 新中國成立後,常香玉終於體會到身為一名“演員”的尊嚴,她覺得這種尊嚴是國家給的,國家有難,自己就要全力支持。 在動員劇社成員時,常香玉懇切地表示自己和陳憲章未來6個月除了吃飯,不要一分錢工資,但是保證會一分不少地發放演職員的工資。常香玉還拿出家中全部存款,賣了劇團的卡車,甚至連孩子的金鎖都變賣了,摺合成現金40萬元,作為第一筆捐款匯入賬户。受到鼓舞的劇社職工都豪情萬丈,摩拳擦掌表示一定跟着常香玉把買飛機的錢攢夠,半年時間不夠就花一年兩年,直到攢夠為止。 當時常香玉的三個孩子,最大的八歲,最小的才三歲,她含淚將孩子們託付給西安保育院,夫婦二人便帶着59名劇員演職人員南下義演了。劇團裏的演員大多是香玉劇社的學員,最大的17歲,最小的才9歲,據説有的孩子晚上還尿牀呢,常香玉就是帶領這幫娃娃,半年內走過了六個城市,演出了一百八十場。 他們準備的劇目中,有一部後來火遍了全國,那便是由陳憲章從京劇《木蘭從軍》改編成的豫劇《花木蘭》。為了捐飛機無私義演的常香玉,儼然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巾幗英雄“花木蘭”。 愛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。義演感動了無數人,也有很多人回饋了常香玉和劇社成員:一些農民為了支持義演,步行幾十公里來看演出;搬運工人聽説是義演,堅決不收搬運費;到了廣州,雖然很多人聽不懂河南話,更看不懂豫劇,演出票卻一票難求,甚至有人大半夜排隊買票,因為大家都想為捐飛機出一份微薄之力…… 一位女僑胞看完演出後,更是激動地摘下腕上的坤錶,對常香玉説:“我愛我的祖國,我也要捐獻飛機大炮,我身上現錢不多,就把這隻手錶拍賣當做戲票捐了吧!”觀眾們被華僑的愛國精神感染,紛紛出價購買…… 1952年2月7日,距香玉劇社巡迴義演整整半年時間了,他們共籌得義款15億2700萬,超額完成了任務。 常香玉捐的香玉號 常香玉的義舉鼓舞了無數普通民眾的愛國熱情:四川省簡陽縣棉農們發起1斤棉捐獻運動,兩個月內就完成了捐獻兩架戰鬥機的款項;湖南各地婦女捐獻了“湖南婦女號”飛機;西安大華紡織廠捐獻了“大華職工號”……截至1952年5月底,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共收到捐款55650億餘元,摺合3710架飛機,尚餘人民幣6230萬餘元。 1953年春,常香玉又率劇社赴朝鮮一線為志願軍演出,彭德懷總司令接見了常香玉和劇社演員,並稱讚道:“常香玉,你真不簡單!” 是的,常香玉不簡單,因為她心裏有個最大的愛豆,那就是祖國,而她,就是粉絲後援會最忠貞的粉絲。 也許你錯過了 作者簡介 |
|